您现在的位置是: >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admin 2025-06-15 新闻资讯 已有0人查阅

导读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一、生产力:

  1、生产力表示的是生产中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生产力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诸要素的总和,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也很重要。

  3、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但它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而是浸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

  4、生产力是一种物质的力量,它是社会各种物质力量的总和,它具有客观实在性,人们不能自由选择。

  二、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就是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所发生的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这是最基本的;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③产品的分配形式。

  2、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又区分为几种不同质的生产关系.

  4、生产关系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关系,它体现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

  三、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生产为决定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变更,而生产关系直接规定了生产方式的性质。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最活跃的、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是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而实现的,这种作用表现为两种不同情况;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是极为复杂的。起推动作用的新生产关系也有某些环节起阻碍作用,起阻碍作用的旧生产关系也有起刺激作用的环节。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判定一种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主要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这规律包括的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总是要向前发展的,生产关系最终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但在各个社会中的具体形式又是不同的。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状况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方针和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一般特点: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呈现两种状态;相对静止和显著变动状态;(3)二者矛盾运动的趋势是一个无限的否定之否定过程;(4)二者的矛盾运动通过人们的社会活动、社会斗争来实现的,且通过自发活动到自觉活动的过程实现的。

  〈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社会主义的诞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1)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高度社会化,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物质基础;(2)社会主义革命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3)社会主义革命不一定首先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国家才能产生。实际上,目前已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都是原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或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依不同的国家、不同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形式。此外,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有少量其他所有制形式,如个体所有制以及半社会主义的公私合营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基本相适应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第二,人与人同志式的互相合作关系;第三,实行“按劳分配”。

  (2)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还有不相适应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第一,公有制有不完善的方面,需要调整和改革;第二,人与人的关系上还有矛盾;第三,分配上,存在平均主义。

  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

  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同志式的关系,人民成了国家和生产资料的主人,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1984年山东某高级摄影培训班教材《哲学提纲》,第二章第二节)

本文标签:

很赞哦! ()

上一篇:/newszx/821746.html

下一篇:/newszx/